当你在景区漫步,享受着青山绿水与人文景观时,是否想过:维持这份美好,景区背后要付出多少能源成本?又要如何在发展文旅的同时,守住 “双碳” 承诺?
过去,很多景区管理者都在为这些问题头疼 —— 人工抄表算能耗,数据慢半拍还易出错;想算碳排放,却找不到精准的核算方法;明明想减碳,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。但现在,这些难题有了新解法:安科瑞 EIOT 能源物联网平台打造的 “数字碳账单” 体系,正让景区管理跳出 “只谈节能” 的局限,迈入 “精准减碳、智慧运营” 的新阶段。
1.景区减碳的 “老大难”,终于有了破局思路
提到景区能源管理,不少从业者都有共鸣:景区范围大,能耗点太分散。从游客中心的灯光、酒店的空调,到观光车的动力、演艺项目的设备,要把这些分散的能源数据集齐,单靠人工抄表,不仅耗时耗力,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。
更关键的是,随着 “双碳” 政策推进,景区需要算清自己的 “碳账本”—— 但传统核算方式全靠事后统计,数据滞后不说,还没法细分碳排放来源。比如,到底是酒店运营排得多,还是观光交通排得多?想针对性减碳,却连 “碳从哪来” 都搞不清,减碳计划自然成了 “纸上谈兵”。
而安科瑞 EIOT 的 “数字碳账单” 体系,恰恰踩中了这些痛点。它不再只盯着 “省了多少电”,而是从 “碳” 的角度,为景区搭建起一套全流程、可追溯的管理方案。
2.一套 “数字碳账单”,把景区碳排放算得明明白白
安科瑞 EIOT 的核心能力,在于 “让数据说话”。通过在景区各个能耗点部署智能传感器,平台能实时采集电、水、气、热等所有能源数据,再借助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,把这些 “能耗数据” 转化成精准的 “碳排放数据”。
简单来说,这套 “数字碳账单” 就像景区的 “碳管家”:
全环节覆盖:不管是建筑物日常运营的直接排放,还是游客交通、餐饮带来的间接排放,都能一一记录,分类统计;
实时可视化:管理者打开平台就能看到碳排放数据,哪个区域排得多、哪个设备是 “碳大户”,一目了然;
精准无*差:平台内置了专业的碳排放核算模型,结合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,自动计算碳排放,避免人工核算的误差。
有了这份 “账单”,景区终于能清楚掌握自己的 “碳足迹”,减碳也从 “盲目尝试” 变成了 “精准出击”。
3.不止于 “算碳”,更能帮景区 “减碳”
如果说 “算清碳” 是基础,那 “帮减碳” 才是 “数字碳账单” 的核心价值。
基于 “数字碳账单” 的数据分析,安科瑞 EIOT 能精准定位景区的高碳排放环节,还会给出针对性的减碳建议。
3.1碳配额-配额核算
测算碳配额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额
3.2测算碳配额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额
评定各考核对象的碳排放达成率。
3.3碳排管理-碳排分析
统计碳排放情况及碳排结构。
3.4碳排管理-碳足迹
跟踪能源在输入、分配、消耗、生产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。
3.5碳排管理-碳排报告
识别排放单元和排放源,汇总碳核算,生成报告。
3.6碳交易-碳交易记录
汇总碳交易记录。
3.7碳交易-碳市场分析
跟踪碳交易市场情况,综合碳核算、管理制度及碳交易市场行情,生产碳交易策略。
4.从 “节能” 到 “减碳”,景区管理正在升级
过去,景区谈能源管理,大多只关注 “节能降本”;但现在,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和智慧文旅的发展,“减碳” 已经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安科瑞 EIOT 的 “数字碳账单” 体系,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 —— 它不仅帮景区算清 “碳账”、做好 “减碳”,更推动景区管理从 “被动节能” 转向 “主动减碳”,从 “经验判断” 转向 “数据驱动”。
未来,随着更多景区加入 “低碳阵营”,安科瑞 EIOT 也会继续优化 “数字碳账单” 体系,让更多景区既能守住绿水青山,又能实现智慧运营,为文旅行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更多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