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上海安科瑞新能源有限公司!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湖南零碳园区:高耗能赛道上的 “绿色转身” 与破茧新生

湖南零碳园区:高耗能赛道上的 “绿色转身” 与破茧新生

 更新时间:2025-08-12 点击量:70

1.政策背景

2025年5月,湖南省*先发布省级建设方案,提出分阶段推进目标:到2027年建成省级零碳工厂和园区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分别达到40%和30%;2030年全面推广零碳模式,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50%,并淘汰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;2035年形成*领制造业绿色转型的*杆,工厂和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60%和80%。这一方案不仅设定了量化指标,还强调构建可复制的技术路径,为全国提供参考样本。与此同时,国家层面加速布局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*次明确“建立零碳园区”,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年度重点任务,首*国家标准《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》也进入审查阶段,将从能源系统、产业协同等维度制定统一规范。

零碳工厂建设方案》提出,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替代。推广使用太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、水能、氢能、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,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能力。推动企业终端用能电气化,支持企业配置新型储能设施,推进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,优化峰谷电价响应能力。

《零碳工厂建设方案》主要目标如下:

2027年

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零碳工厂,突破一批低碳转型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力争达到40%以上,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*杆水平,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率明显提升,生产成本和能耗水平显著降低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,部分领域行*龙*企业的设备水平达到世*一*,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管理经验。

2030年

全面推广零碳工厂模式,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赋能成效显著,能耗强度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,全生命周期内“节能、减排、降碳、可循环”水平进一步提升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%以上,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**先水平。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,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,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,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,为全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核心支撑。

2035年

零碳工厂引*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0%以上,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*先*水平,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,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,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,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。

此外,一同征求意见的《零碳园区建设方案》提出,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。强化园区与周边绿色发电资源匹配对接,探索“绿电直供”模式,完善园区配电网建设,提升承载力和灵活性。积极有序推进园区内部光伏、风电、地热、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应用,推动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建设,构建园区智慧微电网,提升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水平。推进虚拟电厂建设,完善需求响应机制,提升园区电网调节能力。科学配置新型储能系统,因地制宜推进锂电池、液流电池、压缩空气、氢能、飞轮等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。开展园区供热供冷集中化改造,推广热电冷联产等集中供能方式。鼓励地方政府、园区企业、发电企业、电网企业、能源综合服务商、低碳技术供应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。

2.零碳园区微电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

在零碳园区建设进程中,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扮演着不*或缺的角色,其对能源供应、产业发展、碳排放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,有力推动零碳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。

2.1概述

安科瑞EMS3.0零碳园区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,采用B/S架构,支持浏览器及移动APP便捷访问。 系统在园区微电网的发(源)、输(网)、配(荷)、储、充等关键节点部署智能装置群组(监测、分析、保护、治理),构建全域感知网络。依托智能边缘设备与云平台的协同(融合控制、计量、通信技术),平台动态聚合分布式电源、储能系统、柔性负荷及充电设施资源。基于实时电价、负荷需求及电网调度指令,平台智能优化微电网运行策略,并精准调控储能、可调负荷等系统,保障园区微电网持续高可靠、高稳定运行,成为园区能源系统的智能调控中枢。

图片1 

2.2解决方案

图片2 

电力监控及电能管理方案

 

图片3 

能耗计量体系方案

 

图片4 

用电安全管理全方案

 

图片5 

末端智慧用电方案

 

图片6 

能源综合计费方案

 

图片7 

智能照明控制方案

 

图片8 

光储充一体化方案

 

图片9 

分布式光伏监控及分析方案

 

图片10 

工商业储能监控方案

图片11 

建筑分类分项能耗分析方案

 

2.3平台功能

1213141516171819 

2.4平台特点

19-1 

3.案例分析

某省交投新能源百千万工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

2021222324